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条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路 中国式现代化与济南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召开-天天新消息

2023-06-16 20:16:42 爱济南客户端
00:44

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以思想的伟力激扬奋进的热情!6月15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济南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南龙奥大厦正式召开。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张宏明,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世会,市委党校(济南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扈书乘,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卞文,济南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付道磊出席活动。

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邀请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山东大学、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国内知名专家,结合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言献策。

山东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张宏明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济南社科界要牢记“国之大者”,围绕市委提出的强省会建设目标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在研究解决事关济南强省会建设中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充分利用驻济高校、社科院所和大型国企的人才团队优势,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智库创新团队、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聚集一批学术精湛、勇于攀登、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推动济南成为黄河流域人才集聚的生态高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写在泉城山水间,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济南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资料图片)

济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世会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创新的典范,高质量发展的济南,适宜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实践样本,省会理论界要持续深化研究阐释,努力在理论界发出济南声音、推出济南成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济南有责任有能力在文化“两创”上走在前,让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力量,创造更多的辉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立胜在主旨发言中表示,要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济南新思路。新时代新征程上,济南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要有新目标,在城市发展目标方面,要拓宽视野,创建更具影响和辐射力的济南;要打造符合济南闲雅的城市气质融合传统与现代古典与形象的传播符号,济南千泉成湖,构成泉水闲雅符号和现代时尚生活的标签。着力提升济南的媒体化生存能力,持续优化济南传媒生态环境,继续加快主流媒体发挥融媒体的优势。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与经济学说史教研室主任张慧君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理论创新和理念引领能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执政党的一个突出特征。他说,党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机制,“我们党是人民型的政党,自党的建立之初,就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我们根本的价值遵循。我们党的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从抽象的出发演进出庞大理论体系不一样,我们解决时代最关键的问题,同时形成本土化的理论改造机制。不墨守成规,不照搬照抄,与实际相结合,引领经济更好发展。”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张中英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在碳减排方面,济南有基础有条件华丽转身。济南是动能转型的先行者,新兴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当然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一些挑战,绿色低碳包括生产、生活、经济等众多方面,是全局、全方位、全方面的,培育发展新动能,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为它们“培土施肥”,打造经济“新引擎”;又要致力于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赋能,促进“老树发新芽”。

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大学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东华做主旨发言,展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的济南实践和取得的成就。他表示,济南传统产业比较多,近些年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济南要吸引人才资本要素集聚,吸引新要素,尤其是以人才、数据、科技为代表的新要素向济南集聚,引领济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城市,打造济南成为改革开放先锋城市。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中华做主旨发言。“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第二个结合”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也是由改革开放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所决定。我们有足够的背景走向文化自信,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提出结合的问题。”

研讨会前期,主办方面向省市各有关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社科处(科研处),各区县,市直有关单位,市社科联各直属学会征集会议论文,共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编印成集,涵盖经济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

各区(县)委宣传部分管理论工作的副部长,部分驻济省属高校社科处、市属高校社科联、市社科联各直属学会、市委党校科研部负责同志,社科院部分科研人员以及优秀论文作者代表等80余人参加活动。

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市哲学学会、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全体会员,各区(县)委党校教研人员等约300人在线收看。

记者: 梁汝潇 刘华 赵一帆 杨菲菲

摄影: 张锋 周星权

摄像:张齐耀 王智铭

视频:张齐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