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颜值+内涵 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新型城镇化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遵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共美的城市可持续更新发展路子,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驻足能观景、移步能游园。位于汇川区天津路的“口袋公园”——书香苑,园内绿地面积达0.92公顷,绿地率达100%。公园就在街边,就近享受绿地的感觉赢得了群众的赞许。
“口袋”虽小,却描满绿色,装满幸福。汇川区围绕街心、街边、街角,打造了21个“口袋公园”,并持续对公园进行提档升级,董公寺街道割麻社区的这个“口袋公园”经过改造后,功能更多样,也能更好满足群众的需求。
(资料图)
除了“口袋公园”,遵义还打造了一个个“小微公园”,2022年遵义市累计完成新增公园绿地面积63.62公顷,改造公园绿地15.38公顷,新增城市绿道23.58公里,新增林荫路53.1公里,15分钟内,群众就可以步行到达公园、广场、游园等地休闲娱乐。
刷新城市颜值,老旧小区改造是关键,近年来,遵义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将“危房”变“新楼”,将“脏乱差”旧小区变“净畅美”新家园,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2010年国家实施棚户区改造政策以来,遵义市共获批708个棚改项目40.69万户(套),截至目前,已建成36.77万户(套)。今年,绥阳县计划改造的18个老旧小区都要在年底投入使用,这些小区都采取“一小区一方案”的方式进行改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全程征集民意,由群众说了算。
贵州十二建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余亚告诉记者,他们参与了前期摸排工作,在听取了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后,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智能充电桩、智能快递柜、养老托育等便民设施,改造完成后,将使老旧小区的环境更便民化、智能化。
星罗棋布的背街小巷,是群众生活的重要空间区域,今年遵义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对背街小巷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刷新城市“颜值”,今年底,红花岗区就要完成58条背街小巷的改造,群众关心的雨污混流、路面破损等问题都将一一得到解决,把小巷改造“改”到群众心坎上。
北京路街道任家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李国玉表示,社区搭建了居民议事会协商平台,针对路面改造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听取了居民对于市场路面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并列出了问题清单和施工方进行充分的协商。
共享惠及民生,共治多方联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讲究“颜值”,更注重“内涵”。遵义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大力推行“寨管家”、“村管事”等微治理模式,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瑞濠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正安县搬迁及建设规模最大的安置点,在社区治理中,当地就探索出“移民管家”治理新模式,推行“3345”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机制,真正把安置点打造为搬迁群众的“家园”和“乐园”。
截至2022年,遵义城镇化率由1997年的20.32%上升至58.35%,通过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养老服务、交通出行、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越加丰盈。
━ ━ ━ ━ ━
审核:邹杰
记者:陈亮 杨旭
美编:赵沛
编辑:刘苧忆、叶雯、王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