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独家】中国星辰 | 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 跨代组合新起点再出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三名航天员将在为期5个月的太空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一起配合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第一批航天员和第三批航天员的首次跨代合作,20岁的年龄差,为了飞天梦想,站在同一个起点。
景海鹏:执飞4次任务 3次任指令长
作为我国首批航天员,景海鹏圆满完成了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加上这次共执行4次飞行任务,3次担任指令长,刷新中国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次数的新纪录。
航天员 景海鹏:第一次上太空叫实现梦想,第二次叫超越梦想,第三次叫升华梦想,第四次我感觉叫创新梦想,很感恩。如果没有这个伟大新时代,还梦想飞两次飞三次飞四次,你想都不敢想,梦都梦不到。
朱杨柱:中国空间站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
这次,与景海鹏并肩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是两位“新人”。今年36岁的朱杨柱,从小就有一个翱翔蓝天的梦想。2005年,朱杨柱如愿成为国防科技大学航天学院的一名学员。2020年9月,已经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担任副教授的朱杨柱入选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在这次任务中,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主要负责空间站整个飞行器平台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
航天员 朱杨柱:出现一些小故障什么的,是需要工程师去参与,与地面协同,去给它恢复我们的运行状态,我更多的是平台的产品的维护维修。
桂海潮: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在这次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中的另一个新面孔就是航天员桂海潮。今年36岁的桂海潮,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也向人们透露了他独特的身份。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他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位载荷专家,担负着在空间站开展大量科学实验的重要使命。载荷专家与以往从飞行员中选拔的航天员不同,但他们从选拔到训练,对体能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对桂海潮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航天员 桂海潮:我们载荷专家选拔的时候通过的是6个G的超重耐力,但是最终的训练目标是要达到8个G。沙漠野外生存训练,你需要独立地生存两天,而且完成规定的任务。再有是这个狭小密闭环境当中进行了72小时的睡眠剥夺实验,你要保证自己不要睡着。到今天为止,我觉得从身体上、心理上、思想上我都准备好了,迎接这次任务的挑战。